2025年3月3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其重点对职责分工、账户管理、绿证核发、绿证划转、绿证核销、代理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从而全面规范绿证核发的全流程、全环节。
机构预计2025-2030年,国内绿证交易规模年均增速超30%。分布式光伏与新型电力系统协同政策倒逼电网侧升级,配电网投资向智能化、柔性化倾斜。预计“十五五”期间配网改造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利好智能电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绿色电力来势汹汹
如今,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绿电”即绿色电力,指的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相较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发电而言,绿电有3个明显的优势:
环境友好: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绿电在发电过程中,基本实现了低碳甚至零碳排放;
高普及性: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拥有可以开发利用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每个地方都有机会因地制宜发展绿电;
可持续性,风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都是大自然循环不断提供的,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就能够永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绿电与绿证市场规模呈现良好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绿电市场交易、绿证核发与交易规模均实现倍速增长。
绿电方面,国家持续出台政策鼓励绿电消费,并提出对高耗能行业强制绿电消费比例的要求,极大促进了绿电交易规模的显著提升。
绿证方面,绿证核发量与交易量均大幅度增长。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56亿个,同比增长5.44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62亿个,占比63.32%。截至2025年2月,全国累计交易绿证6.34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2.76亿个。
智能电表蓬勃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绿色电力与智能电表的结合正成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路径。
政策层面,根据《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绿证强制消费要求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年重点行业需达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
智能电表通过内置算法实时核算用户用电的碳排放量,结合电网能源结构(如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例),为碳税、碳交易等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层面,智能电表通过秒级/分钟级数据采集,结合4G、LoRa等通信技术传输能耗数据,能够实现电力使用的透明化管理,为绿色能源规划提供基础。
此外,基于历史数据和外部环境(如天气、季节),智能电表还可预测未来能耗趋势,辅助用户优化用能行为,降低峰谷差,减少能源浪费。
应用层面,从农业生产到家庭用电,智能电表通过精准计量、多能协同和循环利用,成为绿色电力落地的关键节点。以华为家庭绿电系统为例,通过将智能电表与光伏组件、储能设备深度整合,能够实时追踪屋顶太阳能发电量,结合家庭用电需求自动切换储能供电或余电上网模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分析,目前,头部智能电表公司正越来越关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扩展,并更加注重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智能电表制造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例如云计算和分析以及物联网(IoT),这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创造了极大的增长机会。预测到2032年,智能电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71亿美元,2024-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6.9%。
行业龙头前景可期
万胜智能主要业务涵盖智慧计量、智慧物联、智慧配网、智慧能源四大板块。公司围绕数字电网发展,深挖智慧计量领域,致力于为国内外电力等行业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智慧计量产品及智慧配网产品。
经过在智能用电计量仪表领域的长期积累,公司目前拥有相关核心技术,涵盖传感、通讯、信息处理等领域,智能用电计量仪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类产品系列齐全、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国内电能仪表计量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
万胜智能主要通过招投标模式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电集团等国有大型电网公司销售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在手订单79,023.16万元。公司于2024年7月收到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南方电网物资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定公司为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计量产品第一批框架招标项目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24,739.92万元。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投入,积累和创新了一系列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产品的核心技术。曾多次参与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的制定,在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配网动环智能辅助数据采集终端”获得浙江省首台套项目,“流程工业在线碳排测算和低碳智能控制研究”获得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领雁”项目。
公司实验室于2020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获得CNAS资质。2024年,公司取得了CMMI5级认证,意味着软件研发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研发实力,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先后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209.95万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25.8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58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32项。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